还别看在服装夜市上,洪衍武的人每天都在用小刀子刷刷地片着老百姓的,可偏偏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就因为货色时髦,多种多样,而且有自由划价的空间。
在“挨了刀”的老百姓里,居然有不少人,反倒感觉这个市场办得比国营的好,让他们受益良多。
像那些没有工作,贪图时髦,每天只会拎着录音机逛大街,哭着喊着也要臭美的年轻男女们就不说了。
那都是些宁肯不吃饭,偷邻居家鸽子和自行车铃卖钱,也得穿条牛仔裤在街上招摇的主儿。
他们是服装夜市最稳固的客户群体,赶都赶不走,背地里也是最爱替服装夜市扬名。
可除了他们以外,对服装夜市存有好感的,也不乏许多有着稳定工作,追求正常生活的普通人。
像1982年春节前就要结婚的王芬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服装夜市,她才没给自己的婚礼留下遗憾。
如果从社会整体氛围来讲,其实从去年起,新娘和新郎穿的结婚礼服,就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单调刻板了,已经有人敢于把大红色的衣服穿在外面了。
而格热烈外向的王芬显然更要超前一些,结婚头俩月前,她就一直在琢磨,该穿什么样的服装,来为自己的婚礼留下美好的回忆。
最后她想起了“运动”中毁掉的母亲年轻时的照片,就决定做一身旗袍。
等有这个想法以后,她就到京城的各大商场去转。
转来转去,选了一块古香缎的料子。
虽然每个月只挣四十多块,可她还是狠了狠,拿出俩月工资,花了八十多块钱把这旗袍做下来了。
要说穿上倒是真美,但总觉得差了点什么。
后来问母亲的意见才知道,敢情穿旗袍是要带首饰,穿高跟鞋的。
这下可又犯了难,因为高跟鞋和首饰价格高昂就不说了,关键难以买到啊。
此页为本章 第1页 / 共6页~
如内容不全或提示是最新章节
(^ ^) 请退出(阅-读-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