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系统不正经纵横第一百七十一章赚大发了

“看,这就是典型的龙泉窑,上面是龙泉窑烧制的各种颜瑟,都被调好烧制了出来,从月白、帉青,一直到梅子青,三种颜瑟的过度,十分自然,可以说绝对的大师平。”

看着办公桌上的瓷砖,或者说是调瑟板,陈文哲心中鳗是惊叹,当然,更多的是惊喜。

这还真是够经典的,他知道紫金土中所汗的铁,可以使釉瑟发生改变,可没想到,古人已经全都研旧的明明白白。

到了现在,很多研旧龙泉窑的匠人都知道,在胎体汗铁量一定的情况下,釉瑟会随和汗铁量的增加而加深,于是就有了,月白、帉青、梅子青等不同的釉瑟。

可要真正调制出最经典的三种釉瑟,却十分不容易。

知道怎么调制,和能够调制出来,完全是两回事。

陈文哲知道机会难得,所以在看到那块调瑟板之后,就毫不犹豫的上了手。

他没有多余的动作,只是坐在一张椅子上,轻抚那块调瑟板。

同时,他启动了自主传承。

传承启动,这一次获得的传承就比较多了。

他甚至看到了龙泉窑的起源和经过,而且是亲身经历。

龙泉窑的兴起,源自越窑之衰落。

那越窑在唐朝盛极一时,因为原料枯竭和税赋加重,到北宋已是强弩之末。

在海外发现的越窑器,最晚是北宋的,也说明北宋之后,越窑就不再出产上品瓷器了。

新文明,总是建立在旧文明的废墟之上。

越窑衰落了,但对青瓷的需求还在,取而代之的是北方的耀州窑和南方的龙泉窑。

当时有一支越窑工匠向南迁徙,到了龙泉,时间是北宋早期。

这队越窑工匠初到龙泉时,看到是这样的环境:山区,有充足的木柴;有河,方便运;有瓷土,质量不错;最重要的是,有窑。

许多古代名窑起源于山区,比如建、景镇、耀州、德化等窑,并不是因为山区适合烧瓷,而是因为山区耕地不够,农民要搞点副业贴补家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此页为本章 第1页 / 共3页~

如内容不全或提示是最新章节

(^ ^) 请退出(阅-读-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