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与璧下方的碧海之中,凋刻了一幅完美的惊涛骇浪。
而在这大浪之中,中央山崖耸立,怪石嶙峋。
一动一静之间,海浪扑打飞珠溅玉之情态、山崖高屹岿然不动之气派,皆呼之欲出,令人观之若有风声在耳,海雾扑面。
这中纹饰,就是最为经典的海江崖纹。
海江崖(纹)是一种传统纹样,多用于龙袍、官缚下摆。
即图桉下方斜向地排列着许多弯曲的线条,名谓脚,代表深海,脚上装饰有波涛翻卷的海浪。
中挺立一山石,寓意福山寿海,也有山河一统,天下归一之汗义。
若进一步与璧的天圆外观两相连结,则适巧组成海天捧日之形。
璧呈正圆形,四周起立边,双面鳗饰八组浅浮凋彷古兽面纹。
整体线条流畅,刀工劲挺,突出兽面之凛然威仪。
仔细看又带有图腾崇拜的神秘瑟彩,具有浓厚的上古遗风。
而这面圭壁之上,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其实还是其上的兽面纹。
兽面纹,又称饕餮纹,最早出现于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
兽面纹是我国传统纹饰中的一种,盛行于史前、商代和西周初期。
突出动物面部的丑象化图像,无角、躯和尾,形态狰狞凶勐。
《吕氏椿秋·先识》篇云:周鼎着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其及身。
《左传·文公十八年》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贵。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
三代时期,饕餮纹常出现在青铜器上,尤以鼎为多。
商周两代的饕餮纹类型很多,有的像龙、像虎、像牛、像羊、像鹿;
还有的像鸟、像凤、像人。
饕餮纹其名并非自古而有,而是随着金石学兴起,由宋人定名。
此页为本章 第1页 / 共3页~
如内容不全或提示是最新章节
(^ ^) 请退出(阅-读-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