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这三十万大军每日的消耗吧,每一年鞑靼犯边,明军只能依托屯堡据点,城堡等固守,运气好没被攻占欢呼一阵,如果鞑靼汇集万人以上来劫掠,那么像这一次被深入到了盐池境内实属正常,如若再不改变当前的边策,将永无宁日。
当然了除了有几处地方,屯垦不了,朝廷花钱发放军饷养活着,比如当年的大宁都司,只因花费所巨,最后不得不撤府。
轮换制就不一样,朝廷要养活边关的将士,就要额外拿出一笔军费出来,这靡费从哪里去找呢?章子俊又出了一个馊主意,边关的将士军饷除了现有的屯垦田地收入外,放开军士家属搞副业,保种植,养殖,经商等行业,一切能改善将士及其家属生活条件为优,地方上给予赦免。
因为是轮换制边关的将士家属,不得随军跟随,就说在河套内,现在收复东胜卫后,守边将士的家属集中居珠在妥妥城,达拉特,河曲,神木,榆林等地,每年可享受一月探亲假期,直到十年的兵役鳗期可归。是的没错,章子俊定下的兵役是十年,十六周岁起至尔十六止,对于特种的军职可以延长至尔十年后,发放军人补贴回归地方担任“要职”,再有就是高级将领可缚役终生。
提出这样的军队轮换制是有底气的,一般轮换的地方都在河套内,相隔不是很遥远,榆林跟达拉特轮换,神木跟东胜卫轮换等等,可是在明朝这样的背景下,远出百里就是另一个天地矣,随着铁路,驶道及沿途的驿站建设联通,交通已经变的不那么崎岖不可行,章子俊已经打通了榆林经东胜卫直线通达拉特的驶道,路线就是用了五百年后包茂高速段的走向,取榆林至东胜,东胜至包头段,再也不用绕神木经河曲的路了,接下去就是铁路线。军队轮换制也就到渠成。将来必定要越过黄河在北岸云内州这一次灾难引发的洪所产生的难民人数无法想象,而平安镇距受灾点较近,无家可归的难民首选地就是富庶的平安镇了。只要来到榆林及平安镇难民,流民等,章子俊早就布下了一个流程,来者不拒有多少收多少,如果换成是别的地方,有些流民中不张演的往南逃得话就惨了,去往汉中,西安的全被地方阻挡在城外而逃亡榆林,平安镇的流民所见的光景连做梦也想不到。
此页为本章 第1页 / 共3页~
如内容不全或提示是最新章节
(^ ^) 请退出(阅-读-模-式)(^ ^)